首页
客户端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
报刊投稿
微博平台
关 注
专 题
要 闻
国 际
学 人
智 库
报 刊
军 事
各 地
独家策划
数据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English
Français
数字报
图片集
视频集
读者之家
评价院概况
机构评价
智库评价
期刊评价
图书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杂志
2020年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青
2019年 中国智库这样走过
2019年11月—12月智库大事记
10月智库大事记
评价院动态
发挥学术评价引领作用
第二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日暨
“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
社会学期刊评价选题会暨社会学学
评价研究院对德国、比利时科研机
教育学学科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20
2020年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全面启
IESS-SSR国际社科成果评价与服务系统在京发布
学术评价推进“双一流”建设
第六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海口举行
第二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举行
评价院关于征集期刊建设经验的公告
评价研究院“国际期刊审稿人培训”在京举办
国际期刊审稿人免费培训学术锦鲤名单公示
学术评论
形成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职称制度
设置交叉学科:打破科学割据,作彻底联合的努力
建立科学的论文代表作评价制度
被遗忘的尴尬角色:“双一流”建设中的高校学术期刊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评价课程:从分数至上到发展取向
评价院领导
权威发布
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公布
推动皮书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学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0)
复苏是起点 高质量发展是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杂志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2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1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4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3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2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1
原创首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符号学体系
学科评估:经济思想史发展的主要
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的翻译人才培
中国学的核心课题:从韦伯之问到
切实发挥代表作评价作用
同行评议
文献计量
建立基于同行声誉开放评议的评价
破除唯SCI间接评议弊端 实现有效
如何促进科技共同体健康发展
积极建设同行评议大数据平台
加快健全基础科学 研究评价体系
让梦想植根需要良好的机制与文化
同行评议
文献计量
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与趋势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使命与担当
关于开放获取出版模式转型的观察
改革开放后的敦煌遗书整理研究
史料与史学
文献编目:从数字化到数据化
机构评价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双一流建设
推动学分互认的关键是高校开放程
高校如何用好下放的职称评审权
未来学校应融合技术与人文
加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智库评价
建立高校智库多元评价机制
智库研究人员的角色定位和素质提
加强政策模拟研究 推进新型智库
增强新型智库的战略政策储备
探索自贸港法治智库的建设路径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理与路
期刊评价
在数字媒介时代推进学术期刊共同
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增强出版助力学术期刊的知识生产
学术性是学术期刊存在之根本
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科学守门人
增强“四力” 助推新时代学术期
图书评价
新时代的发展之思
生动解析中国之治的通俗理论读物
讲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丝路书香工程”助力中国文化传
量化绩效考核真的有效吗?
学术交流
关注人文社科“生态化” 趋势
加快构建党建学科体系
高校“四史”教育旨在立德树人
促进外语教育评价改革
构建促进学术成长的良好机制
全力推进新文科教育改革实践
国际视野
学科交叉融合与“芝加哥学派”形
生涯教育:从关注学业到关怀人生
疫情之下,英国智库这样研究青年
欧洲智库建言进一步增强欧盟凝聚
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中国典籍译介
俄罗斯国际传播模式的三维解析
评价成果
自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至今...
[详细]
破“五唯”,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突破口
[详细]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开展的科研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不那么基础的基础研究”和“不那么应用...
[详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学术取得长足进展,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形成诸多具...
[详细]
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高科技的应用以及开源学术出版工具和开放学术基础设施的新发...
[详细]
在追溯、分析地方大学文化及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回答了以下问题:地方大学文...
[详细]
评价体系互动
改革高校传统评价体系,让“田赛
如何营造良好的基础研究科研生态
扭转教育功利化导向重在各方协同
调查问卷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专家资讯问卷
您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工作中应该侧重于运用哪种评价方法?
>> 详细问卷
投 票
查看结果
社区互动
专家
构建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学科体系
理性看待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研中的冷与热
“扶教育之贫”更要“靠教育扶贫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释放科技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让科研与教育成关注
重视新文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新时代外语教育助力构建人类命运
与中国结缘的中韩文学交流使者
超越差异与偏见,共塑和平与繁荣
正视对外译介过程中的跨文化误读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上线数
跨学科思路推进汉语词认知与习得
社区互动
专家
立足学术研究 热心策划工作
怀念林甘泉先生 倡导求真务实精
探索中国心理学的求真与至善之路
在“江村”,读费孝通
臧克家:始终为人民而跃动的诗心
钱钟书:纵逸自如的治学气派为文
陶行知治学之道的当代借鉴价值
潘懋元的“时中”人生
于沛:不畏浮云遮望眼
剑桥大学汉学研究的见证人
胡钟达与林志纯的学术交往
爱智求真与现实关怀的高度统一
术业专攻 可以为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